生活的甜,都藏在角落里

《纪实72小时》是日本一档访问谈话式纪录片,其中一期讲述了一家在京都经营了47年的自习图书室。在安静的自习室内,受访者们用文字描述自己的故事。



“在图书室中,

大家都在独自面对些什么?”

记者在第一天晚上采访了一位在自习室写稿子的女性。

女士被问到 “难得的休息日,怎么过都好,为什么来这里?”,她的回答是”因为没有地方可以去,在这里能感觉心情舒畅。”


这位女士是图书馆的常客,十年间经常来这家自习,也在这“认识了”不少人。


“我和这里的常客都没有说过话,只是感觉眼熟而已,每次来的时候看那那些脸熟的面孔,我就在想这个人也一定是单身。这样的感觉既孤独也不孤独。”


一位男士面前摊开一本很厚的字典,但却又不认识这种文字。

这位男士说:“在昭和49年或者昭和50年左右(大约40年前)他就光顾这家自习室了,目前正在学习缅甸语。“


在此之前,男士对于缅甸语完全没有兴趣。在整理父亲遗物的时候,发现了一本词典,男士自己也开始有了学习的念头。


“父亲的遗物中有着参加战争的记录,包括父亲自己写下的,比如去了那里,发生了什么,都留了下来,这是无法割舍的。”



自习室里还有一位长满脸络腮胡须的男士,胡子已经花白,正在做高中数学题。



他原本是一位临时数学老师,没有长期签约,在8年前失业,现在在从事配送报纸的工作。


因为已经53岁了,无法参加有年龄限制的录用考试,现在又重新开始学习,他说,数学“毕竟是我的精神依靠,如果放弃,光送报纸的话,我不甘心。”


各种各样的人因为不同的原因聚集在自习室里。


有很多人因为 “不愿意被打扰” 的原因,拒绝了采访。即使是接受了采访的人,也在轻声快速回答后马上返回了座位。

就像那位学习数学的男士一样,狭小的书桌前每个人都在努力着。这家小小的自习室,就是这群人的精神归处。


不想被打扰时的 “小角落”

在每个人的生活的城市中,或许都有这样不起眼的“小角落”。


失落时独自一个人去的秘密基地,默默努力时的自习室,甚至是小面馆、电影院、茶餐厅……这些地点都会给我们以精神上的慰藉。


我们也征集了用户的“角落”故事:

@小北

我家小区后面有一座山,每天早晚都有很多锻炼和散步的人,但疫情爆发之后基本上人就很少了。


年前我把工作辞了,准备舒舒服服过完年再找新工作,没想到之后连小区门都不能出,在家待了接近四个月的我焦虑又烦躁。

某一天实在太想出去透气,就绕道小区后面找了一条小路上山,爬到一半才遇到一两个人。山上空气很好,我在山顶的小石凳上坐了很久,不知不觉想了想自己的人生规划和方向,后面一段时间我频繁地往山上跑,想要多一点自己能独自思考的空间。


@HYX

我目前在南京念大三,原本今年我该毕业的,这是因为大二下学期我休学了一年。那时候我一直在思考这个不是自己想要的专业,自己特别不愿意去学,也不知道毕业之后要去干什么,后来我就决定休学了。

那一年我哪里都没去,只是回了老家,老家只有爷爷一个人在,小时候被爸妈骂的时候一个人气冲冲地回去,放小长假也在那里度过。我特喜欢老家的小院子,冬天的时候搬一把椅子和爷爷坐在院子里晒太阳是最舒服的事。

@xiaoli

高中的时候,我在美国的罗德岛州生活,那是一个很小的地方,人也不多。我现在还能记得从住家的地方有条小路,一直走到尽头是一个湖,这条湖最后汇入大西洋。因为很少有人会发现这个地方,我把它当作自己的秘密基地。


经常在黄昏的时候去湖边,看着湖对面城市建筑物星星点点的暖色灯光,会觉得内心无比平静。想着 “这湖这么好的风景,就该配上一瓶酒” ,有一次傍晚就坐在那边喝着酒,因为太放松竟然睡了过去,醒来的时候都凌晨两三点了,当时也没有感觉害怕,伴着微弱的灯光走了回家。

后来上大学搬去了纽约,天天被几十层高的大楼包围,感到压抑的时候就很想回到那个湖边走走。



@Tiffany

对我来说,“秘密基地” 并不是一个明确的地点,只要有辆自行车,哪都可以成为我的 “小角落”。在生活中失去方向,或者没有完好的应对措施时,我就会去骑车,完全体会不到那种 “不知道该往哪儿去” 的感觉。想去哪里就去哪里,可以掌握自己要去的的方向。漫无目的的骑车,也会带给我充实感和发自内心的快乐。

骑车的时候,能听歌是最好不过的了。如果是中文歌,歌词都是是比较诗化的,英文歌也是轻轻柔柔的调子。我其实骑车时不太会去专注地听具体的歌词,但从歌曲舒服的节奏中能获得 “生理适应心理” 的快感。


@阿Do

我是个很宅的人,大多数时候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。实在很烦躁或是很累的时候,我会去按摩店。问我为什么喜欢按摩,刚开始只是因为新奇,想要尝试些新鲜的东西。后来渐渐的就上瘾了,养成了经常去按摩店的习惯,甚至去到一个新的城市甚至国家,我都打卡过当地的按摩店,个人评选出来的最棒的按摩店在南京。

按摩店的灯光有些暗,谁都看不到我面部表情的感觉让我很安心,经常会在那放空自己,什么也不用想。有时候也会和技师聊聊天,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比我还要小的妹妹,她很瘦,聊天时和我抱怨道因为推拿需要特别大的力气,下钟之后手会很痛,但是来不及休息就要上钟。我觉得挺好的,在按摩店的时候也能遇到各种各样的人。


@Fang

记忆深刻的是以前学校的图书馆,那个图书馆很有设计感,位于学校的最高层,很靠近天台。在那里坐着采光很好,我特别喜欢那种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房间的感觉。

每天晚自习开始前,我都会一个人去那坐着。有些时候拿着手机看看视频,或者翻一本书,或者什么也不干,就在那里发发呆。因为不是自习时间,旁边总会有同学在讨论甚至打闹的声音,我不会因此而感到烦躁,相反我还挺喜欢这样的环境。在那个图书馆里,我做什么都不会有人发现,别人目光不投射在我的身上时,我感觉无比轻松。



@妮

在学校我一般会起的很早,大概五六点的样子,悄悄地洗漱完之后出门。这个点人很少,我很喜欢。


学校寝室楼在校外,楼下有一家24小时营业的罗森便利店,进店门顺着货架一直往后走,有一个玻璃隔间接通外面的店面和院子里的寝室楼,隔间里有桌椅。我喜欢在这里度过我的早餐时间。

大多数都是在柜台买一个肉包和茶叶蛋 ,然后坐下来慢慢吃。这段时候我一般都会听一些东西,有时候是英语听力,也会练习一些日语听力,有时候是历史,科普类的知识、有时候也会听一听说书。



@Wei

压力大的时候,我会回老家看看我母亲。有些时候不想回现在的家,因为孩子还小,有些话不适合讲,和妻子聊了几句就会产生分歧,后来就想着回老家呆着吧,乡下也安静。

我母亲已经80多岁了,我是她最小的儿子,前些年得了老年痴呆。后来有一次女儿回老家的时候,她已经认不出我女儿了。但是她还认得我,每次回家她都会来门口迎接我,走的时候她会一路跟着车到门口,她看到我的时候总是特别高兴,有时候也会像小孩子一样对我抱怨,“空调又坏了,电视怎么打不开,马桶又堵住了”,她的表情像受了很大的委屈,这时候就得哄着她。

照顾母亲的时候,我会觉得自己还是个有用的人,身上要承担的责任还有很多。休息几天时间之后,重新充满力量,然后继续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。



征集的故事里,还有一位咖啡店老板,她说自己这家店,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,也是一个内心的“小角落”:


@小米(咖啡店老板娘)

老胡每个周五都会去接女儿放学,放学时间是下午五点半,但他几乎在下午两、三点就会到我这里,点一杯美式咖啡坐在最靠近门口的位置。有时候他都会拿着一本书,或者只拿一个平板,端咖啡的时候也会无意瞄到他在看什么,发现很多次都是与英语学习有关的书或资料。

在几次和他搭话后才知道,他自己在学英语,他说“时代发展的特别快,自己也需要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”。我知道,他平时排满了工作,周末在家陪伴父母孩子,所以每周五能在这里独自安安静静地学习俩小时很不错。



最近,咖啡店经常来一位穿着打扮非常优雅的女性,我叫她高小姐。高小姐本人看起来很有气质,不过应该也有一定的年纪了。

大概是一个月以前,有一天上午我刚开门不多会儿,她就来了。她应该是最近才搬来附近住,问过我附近最近的琴行在哪里。平时,她都插着耳机看着曲谱,我猜她也是因为这里安静选择上午过来。慢慢地,她成为了我的熟客,几乎每个星期都会在某两个上午等着我开门。


很多人都有一个会自己独自去的地方。


或许只有在这样的地方,没有人会关注你,可以尽情抒发自己的情绪,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。


这里,是现实世界的小小出逃窗口。


你的“秘密基地”在哪里?

发表评论
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